在「比較」成長環境下長大的我

學校社工

伍婉雯

 

在「比較」成長環境下長大的我

                               

「姐姐很聰明,一教就懂,點解你講咁多次都唔識架?」

「你看看其他小朋友,幾叻,幾多野講,你就成日唔出聲!」

「你細個的時候一D都唔似弟弟咁大膽,驚驚青青,就係識得喊!」

 

各位有否聽過以上的對話呢?近日與幾位家長傾談,讓我勾起小時候的回憶。現在長大了,仍然記憶猶新,這些句子的確在我的心靈中佔了一個位置,間中也會浮現腦海。

 

家中排行中間的我,上有姐姐哥哥,下有妹妹。在以前的年代,出現「比較」是常事,在「比較」下必定會有高低之分,被抬「高」的一方自信心或有所提昇,相反被貶「低」的則潛移默化地感到自卑感,認為自己一無事處。我相信我們四兄弟姐妹在這高高低低的「比較」成長環境下,或多或少的也對自我價值觀產生影響。

 

我現在已為人母,對孩子評價的說話也會特別儆醒,擔心會為他們帶來負面的影響。我除了減少「比較」的用語外,亦盡力幫助孩子提昇自我價值及自尊感,以下一些常用的方法。

 

從微小處找出孩子的優點

很多時候,一些家長會著眼於成就和結果。如果孩子取得理想成績或獎項,他們才會受到讚賞。其實,我們與孩子互動相處時,可以多從微小處觀察,發掘其性格上美善之處。例如,當孩子見到有一群螞蟻在路上行過的時候,小心地跨過蟻路,我們可稱讚他:「你真有愛心,跨過螞蟻,唔想弄傷牠們。」

 

正面地鼓勵孩子

家長可以直接且正面地向孩子說出對他們的要求及期望。如「請你望著媽媽說早晨!這樣媽媽就認為你是一位有禮貎的小朋友。」,從而避免以責備、羞辱或呼喝的方式管教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清晰掌握家長的想法和期望,從而嘗試修正自己行為。

 

提昇解難的能力

當孩子向家長表示遇到難題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分享所遇到的困難處境,以及協助他們思考如何應對的方法。我們需要因應孩子的理解能力,對討論的內容及形式作出調節,並以精簡的用語解說,從而增加孩子的參與及能力感。

 

提昇自信心的能力

孩子自信心的提昇也要從成功的經驗累積下來。家長不妨可以多給予孩子發揮的機會:孩子可以學習照顧家人或幫忙處理家務,並獲得家長的具體讚賞。孩子獲得肯定,便能慢慢地建立自信心。

 

最後,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有質疑自己能力的時候,或許說出貶低自我價值的說話。這時候,我們可以先回應孩子的情感,然後再灌輸積極樂觀的態度給孩子。藉著父母的愛、關懷和鼓勵,孩子在每一天的親子相處中,定能學習成為更有自信、更快樂的人。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56期。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