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對了,還是愛錯了?

婚姻輔導員

王寶堯

 

愛對了,還是愛錯了

 

筆者不時聽到夫婦在吵架的時候都會抱怨「我感受不到他/她的愛。」這大概是在表達自己的需要未被滿足,頓時伴侶或許會感到委屈,甚至帶着憤怒的情緒予以回應:「我已經為你付出很多!你還想我怎麼樣待你才滿意呢?」聽畢這段對話,不禁想到大家原來因著愛的緣故而走在一起,卻換來這樣的境況,實在可惜!

 

美國著名學者蓋瑞巧門博士  (Dr. Gary Chapman) 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五種「愛的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是人與人之間表達愛意及經驗愛的方式;每個人表達愛及經驗被愛的方式各不相同,如果沒有試著以對方「愛的語言」來表達愛意及滿足對方的需要,再多的表達也會變得徒勞的。

 

 

認識愛的語言

 

蓋瑞巧門博士指出「愛的語言」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大類別:

 

1. 肯定的言語 (Words of Affirmation) :透過口頭或書面表達讚美、鼓勵和感謝。

 

例子:「我愛你」、「你做得很好」或「我感謝你所做的一切」。

 

2. 精心時刻 (Quality Time):通過共渡有意義的、不受打擾的時間來表達愛意。

 

例子:散步、進行深度對話或計劃一次特別的約會之夜。

 

3. 贈送禮物 (Gifts):通過送出有心意的禮物和姿態來表達愛意。

 

例子:預備伴侶喜愛的小吃,買一件有意義的禮物,或送花給伴侶。

 

4. 服務的行動 (Act of Services) :透過幫助伴侶的行動或完成任務來表達愛意。

 

例子:做飯、打掃房子或幫伴侶跑腿。

 

5. 肢體接觸 (Physical Touch) 通過身體上的親密和接觸來表達愛意。

 

例子:牽手、擁抱或給予溫柔的按摩。

 

 

筆者記得剛結婚時,總是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太太,例如清晨起床,為她準備愛心早餐;下班後趕著做家務,讓她能好好休息;自己則天天加班,期盼升職加薪,給太太更好的生活。我以為這就是愛,直到那個雨夜。

 

那天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一進門,看見太太獨自坐在餐桌前,對著早已冷掉的晚餐發呆。她抬起頭,失落地說:「我們已經一個月沒有好好一起吃頓飯了。」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愛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雙向的交流。我習慣用行動表達愛,而她需要的是我專注的陪伴與傾聽。

 

從那天起,我開始學習放慢腳步。下班後,陪她在梳化喝杯茶,聽她分享一天的點滴。我不再在周末埋首工作,而是牽著她的手逛街。漸漸地,我發現當我給予她需要的「有質素的時間」,她反而更懂得欣賞我的付出。我們在理解與包容中,譜寫出屬於我們的幸福旋律。

 

親密關係的建立就好像管理自己的銀行戶口結餘,要保持盈餘,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時存款,讓對方感受到被愛,在關係方面減少具破壞力的溝通避免入不敷支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9期。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