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憤怒了

原來在情緒飆升的剎那,「靜觀」可以讓我們從過度反應中恢復過來。

 

新冠狀病毒肆虐,學生停課將近五個月。這個突如其來的停課,打亂了日常的生活,父母不但要保護家人免被感染,更要安排孩子在家中飲食作息,亦要充當老師和補習社的職責,督促孩子在家學習,身兼數職, 真的疲於奔命。倘若孩子不合作,父母很容易不停地呼喝或痛駡孩子,而孩子對於父母的責罵也慣性沒有反應,日子久了,影響親子關係,甚至夫婦關係。

 

家明是一個很盡責和愛護兒女的父親,每天工作不論有多疲倦,他總會趕着回家為孩子看功課和閱讀故事書。他是孩子心中的好父親。可是, 家明有一個缺點,就是當他忙碌趕時間時,如果孩子不合作或太太直指其非,家明的情緒就會突然不知不覺地升溫,甚至歇斯底里地痛罵子女或太太,有時還會說一些讓太太和孩子感難受和心碎的說話。

 

為了幫助家明不再重蹈覆轍。我建議協助他「檢測」自己在發怒前情緒、念頭和身體的反應。他發現每次情緒失控的時候,都是因為睡眠不足、身體疲倦、餓着教孩子功課而失控。此外,家明還發現每當太太提示孩子「爸爸快要發脾氣了」,即使動機良好,但家明聽後,感到被醜化, 憤怒情緒便即時一發不可收拾,怒氣底層就是委屈和孤單作戰的感受。

 

由於家明的憤怒反應猶如按鈕, 來得很快。要由「反應」變成深思熟慮的「回應」實在需要一些「靜觀」練習。

 

於是,我首先建議家明每天回家時,先照顧好自己身體,可考慮先洗澡減壓、小休片刻或先填飽肚子,才去照顧家人。其次,透過輔導夫婦, 加深彼此了解,讓太太明白家明的感受和需要。

 

最後, 我鼓勵家明學習「靜觀」,學習覺察情緒、念頭和身體反應如何互相影響。留意到自己的內在經驗,留心當刻有甚麼想法浮現腦海中。自己在意甚麼?腦海中可有任何不愉快的經驗同時浮現?這些想法如何影響情緒?可有疲倦、繃緊、氣惱的強烈身體感覺? 透過持續的觀察,家明慢慢掌握了一些自己在暴風雨來臨前的身體訊號。

 

經過練習,家明留意到在開始出現情緒起伏時,不馬上做出自動反應,而是把專注力放到呼吸上,留意呼吸時腹部的起伏,安在當下,全程專注跟隨呼吸進出身體。就是這樣, 他可以暫時平靜腦中正在滾動的思緒和感受,把自己從暴風雨前夕安定下來。

 

經過恆常的練習,家明終於更能掌控自己的情緒。憤怒再來襲時,能以呼吸來安定心神,並看清楚自己的念頭是否真實。他發現原來他是可以選擇不發怒的 !

 

這場疫症猶如暴風雨,希望大家都能以「靜觀」照顧身心。

 

報章來源:公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