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彩虹

共享親職服務社工

黃保威

 

雨後彩虹

筆者認識一位家長,他與前妻離異,而且不是與子女同住的。這位家長(化名:亞雄)與前妻就著女兒的撫養權及探視安排,已經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在法庭上彼此攻擊及互相針對,為的是想證明對方在婚姻關係上不負責任,與及不是一位稱職的父母。他們在爭辯中「拳來拳往」,火藥味甚濃。

 

來到探視中心,亞雄及前妻就著每星期的探視都出現不同層面的爭執。對亞雄而言,女兒是他的命根,亦是他人生動力的泉源。最後,法庭判了女兒的照顧權給予媽媽,意味著亞雄已經不可以每天看著愛女的成長,這是令他痛心疾首的死穴。他唯有跟隨法庭判令的安排下,每星期到中心與女兒會面,這亦是唯一令亞雄有動力及感到喜悅的事情。

 

好景不常,香港受到疫情的突襲,每天看新聞都是播出不同地區爆發疫情及排隊檢測的情況,整個香港再次陷入放緩的階段。亞雄當然希望維持探視,可與女兒保持見面。但是,亞雄為了保護女兒避免受到病毒感染,他在兩難的情況及多翻內心的掙扎下,同意前妻的意見,暫停探視直到疫情好轉。

 

無奈地,亞雄開始學習計劃如何渡過每星期原本預留給女兒的時間,他嘗試邀約朋友到郊外遠足。原來身材魁梧的亞雄昔日是運動健將,但因照顧家庭而減少運動。現在,他由簡單的家樂徑、麥理浩徑重新開始,繼而挑戰大大小小的水塘山徑,他漸漸愛上了山藝,從中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時還傳給我一些風景照片。

 

有人說,大自然就是一個最好的治療師,筆者不確定。但是從亞雄傳來的相片,以及偶爾來電了解女兒生活的對談中,我發現他就彷彿被大自然洗滌過一樣,以往與前妻在訴訟上各不相讓的面目猙獰,或是在探視上未能順意的落寞眼神都不見了。他變得更從容、自在,對別人及自己多了一份明白和接納。

 

有時候,我們將所有精神、心力埋首於一件事情上,就等同將全部雞蛋放入一個籃子內的道理一樣。當事情發展未如所願時,整個人的情緒狀態都被拉入旋渦之中,難以自拔。當亞雄開始發展新的興趣時,他仍然會把握每個可以接觸到女兒的機會,而且不再強求一定要與女兒見面。在靜心等待的同時,他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與及建立不同的興趣。亞雄愛女兒的心,由始至終也沒有改變。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57期。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