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送出的聖誕卡

共享親職服務社工

譚靜雯

 

未能送出的聖誕卡

去年,筆者的中心舉行了一個聖誕聯歡派對活動。我們與眾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其中一項節目是讓小朋友設計聖誕卡,傳遞心意給爸媽,或是至愛的親人。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地寫寫畫畫。可是,我看到芯芯悶悶不樂。於是我上前了解,見她的雙手放在桌下,拳頭中握緊著一張給揉皺了的聖誕卡。芯芯感歎地說:媽媽不會讓我送東西給爸爸的。

 

看在眼內,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內心的糾結。既愛着爸媽,卻不能宣諸於口,千言萬語藏在心中。

 

父母都在爭,爭奪子女的愛。

 

在活動中孩子陷入一個為難的處境,我感到萬分無奈。

 

其實,這些情景在共親職中心屢見不鮮。很多時候,同住家長與非同住家長就着給孩子物件、送禮物、拍照之事情產生分歧,甚至爭執。面對這些情況,孩子可能已經習以為常。可是,每當見到孩子未能自由自在地表達自我、不保留地去愛自己的父母,以及安心地享受父母的愛護時,我總會感到揪心。

 

當年幼的兒童捲入雙親的矛盾和衝突時,他們會在衝突狹縫之中適應求存;他們或會成為變色龍、雙面人,或是家中的判官等。孩子真正的聲音,越來越微細,甚至消失了。很難想像,當孩子長大後,他們所壓抑的情感和扭曲的想法等等,會如何侵蝕他們的心靈,窒礙他們的成長。

 

我們明白要孩子完全經歷一場父母無痛分手是沒可能的,因為爸媽一方面要處理自身的創傷,另一方面又要照顧孩子的需要,能夠按捺心中的怨懟和保護孩子不捲入漩渦,是十分艱難的。可是,要停止跨代創傷的延續,往往就在於離異爸媽能否放下私人恩怨,勇敢地實踐以孩為先,成為合作的父母,實實在在地正視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全心接納,並言行一致地支持孩子和對方保持連繫。如此無私的愛、積極面對艱難的態度,必然可以抒緩孩子的痛楚,為他們造就更健康的成長環境,培養他們正向的價值觀和擴闊他們的人生視野。

 

芯芯的聖誕卡讓我反思,究竟離異家長仍需要多少的努力,才可讓更多像芯芯的聖誕卡可以自由的送出?每位父、母又如何可以營造兩個更友善更親和的家,讓孩子經歷一個可以簡單地去愛的世界?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57期。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