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務社工
黃海寧
尋找「烏托邦」的意義
每年的暑假,與孩子一同進入電影院看我們至愛的「多啦A夢」系列電影,已經成為我們一家人的指定活動。「多啦A夢」電影中,不得不提野比大雄這個角色,大雄給我的最深印象是考試經常不合格、懶惰、沒有責任感、做事丟三落四、個性懦弱等。
從嬰兒呱呱落地的一刻,我們的性別、長相、背景、家庭的排序,甚至於父母為我們改的名字就已經帶著父母對自己的期望,而開展了我們的人生。心底裏,我們都很想自己好像大雄的同學出木杉一樣,出類拔萃,是父母和老師的寵兒。但是,每個人其實也有自己的限制、優點和缺點。電影中,大雄帶同多啦A夢一同冒險,努力找尋心中的烏托邦,他期望在這個「烏托邦」中,變為一個出眾的人,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認同。可是,大雄漸漸地發現在這個「烏托邦」中,各人都只是聽從主人的命令,活在同一標準下;因此所有人都活出一個「好孩子」的模樣,慢慢地就連大雄的好朋友胖虎、小夫也變得完全不一樣,失去了他們的個性和特質。當大部分人也為胖虎、小夫的改變而鼓舞時,就只有大雄察覺到不尋常和感到不安。
在追求效能的大社會下,家長難免會為「好孩子」下了一個狹隘的定義,亦會期望自己在短時間內把孩子的問題一一處理。因此當衝突發生時,孩子和家長均未能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認領自己在當下的情緒和處理自己的感受。而家長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也會容易出現負面情緒,甚至用言語或行為來洩憤。久而久之,孩子也因滿足不到家長的期望,決定以反抗和放棄的態度來面對世界,繼而展開一場家長與孩子的角力賽。
天父造人,就是希望讓不同的人在社會上一起生活,人人各有其位,各司其職,對社會有不同的貢獻和意義。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成為一位尋寶專家,從孩子身上發掘出我們和他也珍惜的寶藏,為他們培養自信的種子,讓種子能茁壯成長,成為森林裏的大樹,為別人遮風擋雨。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3期。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