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社工
陈天维
可以不去有「兴趣」的兴趣班吗?
星期天的早上,笔者如常叫醒女儿起床,回校出席小提琴兴趣班,突然女儿哭着说不想回校!当时,笔者内心有很多个疑问,一个向来循规蹈矩的她,喜爱校园生活,自小喜欢小提琴,不明白她为甚么哭得如此厉害?是否受到朋辈影响?面对欺凌事件?身体不适?还是已忙着太多课外活动?
停一停,想一想,让自己冷静过来,忆起女儿曾表示乐团的老师要求严格,于练习时经常责骂表现未如理想的学员;并说过未能逹到某个技艺水平,便不会让他们参与团体公开表演。在安慰女儿的过程中,她承认是自己害怕被老师责骂而不想回校,加上这个星期没有练习,所以预计一定会受到责骂。当时,笔者内心既担心又气愤,因为只要每天花少少时间练习,哪怕老师的责骂呢?平日的她又不愿意练习,被老师责备是应该要面对的后果。如果选择缺席是一个逃避责任的行为,作为父母是不可以妥协的,需要修正她这个不正确的想法及行为。
另一方面,笔者又开始担心起来,因为向来有责任心的她,为何要选择尝试逃避责任呢?于是尝试平心静气地跟女儿倾谈,希望说服她回校上课。可是,当女儿提及老师严厉的画面,又开始大哭起来,这时,笔者才真正感受到女儿那份惊恐,相信她不是故意做出来的反应,而是真正的惧怕。心想:如果强迫她继续上课,自知准备不足,必定感到尴尬及被羞辱,她便会更加惧怕,以后应该不想再拉喜爱的小提琴,只会记得学习小提琴是痛苦的。
最后,笔者选择接纳女儿当下的情绪,回应她的内心感受,亦了解到她需要父母的陪伴及明白,于是我俩来了一个拥抱,陪伴着说道:「爸爸知道你向来是一位循规蹈矩、有责任心的孩子,这刻你说不想上堂,内心一定有很多不安及恐惧,多谢你表逹这份感受,让我明白你的不安及恐惧!我知道你内心想继续做好,不想被老师责骂的,亦喜爱小提琴,想继续参加团体公开表演,只是今天还没有准备好,恐惧被老师责骂而不想出席,对吗?」 她表示十分同意,虽然今天不想去上课,但愿意下星期继续出席,并且愿意在这星期花多些时间练习。最后,我们决定了当天不上这个本身有「兴趣」的兴趣班。
在此,笔者不是鼓励当怪兽家长,替孩子讲大话,过分保护他们,纵容他们,而是当一个人要面对恐惧时,能真诚地把这份感受说出来,是不容易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份感受,没有接纳及给予正面回应,他日后只会把这份恐惧埋藏心裏,因为真正的心声得不到接纳及聆听,亲子关係就开始越来越疏离。相反,我们能表逹以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的感受,他们便能道出困扰内心的心声,这些正正是为人父母想听得到的。以笔者女儿的例子,当接纳了她的心声及感受后,亦要告诉她当天缺席是一个不理想的行为,慢慢商量如何可以协助她。最后,女儿反而愿意安排额外一对一的课堂,为琴技打好基础。
总的来说,父母想听到孩子的心声,不只是用耳朵聆听,而是用心去感受的,如果孩子能说出心声,我们就要把握这个时机,慢慢去聆听及感受,带着我们无条件的爱和耐性,尝试正向地回应。「陪伴」和「聆听」是不容易的,但深信有着对孩子的爱,为人父母是可以做到的。
资料来源: 本文选自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桥—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7期。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