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及家庭培育中心
中心主任
郑静文
看见受伤的小孩
孩子不「听话」、不合作,有些家长或会以打骂的方式去「教导」小孩。这方法既是从上一代学习而来,以此方式回应,似乎是个很自然的习惯,同时亦看似奏效。因为特别在年纪小的小孩,在打骂过后他立刻变得听话服从。若不服从呢?再严厉直至变得服从为止,以致很多时候由原意是教育小孩,却渐渐不自觉地变成了虐儿。
其实孩子被打骂后,他们不见得变得明理懂事,亦不见得他们有空间自我反省。服从是因为孩子脑袋中的杏仁核,侦测到安全受到威胁,孩子既不能逃跑(flight)、亦不能反击 (fight),只好啓动冻结模式 (freeze),服从命令,以保安全。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并不能思考,即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裏,下次再面对同样的情景亦不知如何处理。他们只知眼前原本给我安全感的人,现在带给我极大的不安与恐惧。无论在自尊感及归属感上,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而家长在打骂孩子之后,亦会感到内疚自责。家长既对孩子生气,亦同时对自己生气。家长对孩子失望,亦是对自己失望。这份纠结的心情只会令当下教养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因受伤的不单是小孩,更是家长的内心。
教养孩子时,不免会感到难过、孤单、气馁……笔者建议家长要先好好意识自己的状况,对自己多点温柔与包容,这才可以平伏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激动时管教孩子。
资料来源: 本文选自《桥—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1期。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