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伤害

共享亲职服务社工

蔡颖君

 

看不见的伤害

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个人的关係紧紧相扣,互为影响。当孩子有情绪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困扰,最大的需要就是被父母聆听、被明白和被肯定。笔者曾经帮助一个离异家庭,协助父母两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关心孩子说不出来的感受和需要。

 

被夹在中间‧左右做「儿」难

希仔(化名)正踏入青春期,父母在他就读小学的时候已离婚了。之后,他与妈妈一同居住。多年来,希仔经常目睹父母争吵的情境,有时妈妈会要求他充当传话者的角色,有时他也听到妈妈对爸爸的批评和抱怨。希仔形容自己虽然想爱爸爸又爱妈妈,但却害怕触怒妈妈。因此,他对爸爸产生了一种矛盾的感觉。有时候,他会选择把爸爸推开,或者不去跟他见面。同时,他也渴望能够跟爸爸玩孖宝赛车游戏只是不敢让妈妈知道。孩子心中隐藏着的真正想法,父母又能觉察得到吗?

 

面对父母离异‧谁能明白我

希仔一直大惑不解:「甚么事情令到父母的婚姻出现问题?是跟我有关吗?」后来,他的父母各自有了新的伴侣,这让他感到非常不安。他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亦感到仿佛被父母遗弃了。每当父母将关注和爱给予新伴侣而忽略了他时,他感到很孤单,有时候更会不停地从眼眶流出眼泪来。

不久,希仔的情绪问题日益严重,父母因而感到十分痛心。因此,他们毅然放下彼此的分歧和冲突,共同参与「共享亲职辅导服务」,并安排希仔见社工。透过卡通公仔和熊仔表情咭,希仔把他正在经歷的家庭关係呈现出来,并表达了很多他面对父母离异的感受、需求和心态在言谈间,希仔不时表示他十分渴望被爱、被重视、被聆听和被明白,特别是「父母和他三人一起吃饭和打机」的情境。他还表示最害怕父母不在乎他和不关心他。

 

改变‧从「爱」开始

透过笔者与这对父母的辅导面谈,他们开始能够从希仔的角度及感受出发,了解他的心理压力、情感需要和渴望。他们愿意跳出「自我」的固有框架,重建亲子情感连结,多陪伴希仔,多向希仔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他们愿意安排与希仔「三人一起吃饭和打机」的时间,并对希仔说出「爱」的语言。随后,希仔感受到父母绵绵不绝的爱,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

 

结语

「夫妻情不再,亲子爱永在。」父母因着对孩子的爱,愿意放下争议和冲突,努力尝试正面沟通和互相体谅,并愿意重新给予孩子肯定、爱和守护,这正可以化危机为祝福,亦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资料来源: 本文选自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桥—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4期。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