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女兒作了錯誤決定?

家庭服務中心社工

蔡佩庭

 

為女兒作了錯誤決定?

 

  我的女兒今年就讀一年級,為了準備女兒的復課,我反覆地為她檢查書包、校服、檢測物品、疫苗紀錄等……畢竟,由今年一月中旬開始,由於突如其來的特別假期,她已經有三個月沒有上實體課堂了。

 

  上學的日子來到了,我如常與她出門上學。在等待巴士時,我猛然發現她忘記了帶學生證,即時想到她進入校門時無法簽到。那時,我真的無法接受第一天上學便欠帶物品。於是,二話不說便帶著她回家拿學生證,雖然當時得到家人的配合,但是一來一回花了很多時間,最後發生的便是更嚴重的問題⋯⋯遲到。

 

  到達學校時,校門已經關上,女兒與其他遲到的學生,全部被安排坐著,等待給老師蓋上遲到紀錄。我在門外看著女兒在慌亂中,拿出手冊準備給老師蓋印時,她把手冊裡包裹好的假期功課全掉在地上。那時,我眼看著女兒十分狼狽,而我卻只可以愛莫能助地站在學校門外。我感到很內疚,同時又後悔為了取回學生證而導致遲到。我猜欠帶物品的後果只是寫手冊,遲到反而需要扣操行分。唉!我真的不明白當時自己為何作出如此草率的決定。

 

  當天放學後,女兒在車上脫口而出,「遲到比起忘記帶學生證更加嚴重!」。我驚訝她原來已經長大了,懂得分辨事情的輕重,反而是我未適應她的成長,常常認為我是最了解她的人,能為她作最合適的決定。我立即回想類似「因小失大」的經驗,例如為了讓女兒親親大自然,長途跋涉到郊外去,結果因女兒暈車浪,到郊外用了一半時間恢復體力,不久便要開始回程了,結果寶貴的一天假期就此完結。

 

  在家庭服務中心擔任社工,接觸很多幼兒的家長,他們分享為了使子女寫字工整,及建立認真的學習態度,家長多次擦掉子女的字體及功課,結果令年幼子女討厭寫字,甚至產生親子衝突。另外,部分家長為了申請具名氣的直資及私立小學,在準備中英文的自我介紹內容時,家長們出盡法寶,不停為孩子演練,結果弄到大家身心俱疲。如果面試失敗,大家均沮喪萬分。父母都是為了孩子的好處,作出種種安排和決定,但有時卻事與願違,引起更多不良後果。

 

  作為父母照顧年幼子女,除了供應基本起居生活、教育、培養興趣外,亦需要面對現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例如疫苗接種、移民等,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家長需要為子女作決定的。怎樣的決定是適合子女的呢?以甚麼作決定原則呢?是一般的社會主流?倫理道德?科學數據?社交媒體網民的意見?或者是身邊朋友的意見?還是參考父母的經驗,再配合自己的成長經驗作決定嗎?

 

  事實上,每個決定的背後均反映著我們的價值取向,大多是對自己、配偶及子女的期望。筆者建議各位多觀察子女的強弱項,反省自己的育兒觀念,多與伴侶或其他照顧者商討,以知己知彼、彼此學習的態度,學習為年幼子女作出最合適的決定。

 

  畢竟,我們都不是先知,我們不能作出最完美的決定,我們只能從錯誤中學習,作出適合孩子成長的較好決定。

 

 

資料來源:本文選自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58期。2022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