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家庭服務社工
廖志康

選擇

因著孩子的成長,也配合工作的需要,筆者近日學習「遊戲治療」。由學習理論基礎到實習,把箇中技巧應用於個案工作中,也帶進親子關係內。學習透過觀察及伴隨,反映孩子的情感,讓孩子潛藏深處的需要得到關顧、得到接納。孩子在安全情況下,自由選擇喜愛的玩具和玩的方式,選擇獨自或與人同玩,過程中由孩子主導,並讓孩子能隨心而行。為免增加孩子被標籤化,有人把遊戲治療命名為「特別遊戲時間」。
在筆者的領會中,「特別遊戲時間」其中之一的精髓是「選擇」。試想想,生活中若沒有選擇,會是怎樣的生活?在筆者的經驗中,要孩子建立責任感,給予選擇亦是重要的元素。給孩子有選擇的機會,可以讓他們體會有選擇的珍貴,並體驗如何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反之,孩子一切都由別人主宰,被人剝奪了選擇的權利,他們會有何感受和反應?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有以下經驗,被邀請提議用餐安排,提議後却又被推翻,一次、兩次、三次均如是,當再被邀請提議時,相信大家可能會說:「無所謂」、「隨便」等的消極回應。再者,若事事都是由別人操縱,個人的意願不被尊重時,縱然事情與自己有密切關係,個人亦難對此事產生興趣,更遑論為此事而負責任。如果孩子長時間在沒有選擇的環境下成長,不由自主的經驗不斷積累,孩子怎麼能有動力和建立責任感呢?
誠然,孩子思想仍未成熟,特別是一些重要事情上,家長的確需要為孩子設想而作決定。但若能在一些孩子關心而不影響安危的事情上,給予孩子選擇權,是可以讓孩子能從中學習負責任,哪怕是從錯誤中學習,也是寶貴的一課。況且,家長亦可藉此擔當支援的角色,增進和孩子的關係。

 

資料來源: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51期。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