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齡夫婦易忽略對方感受? 公婚會新服務培育夫婦相知
(本報訊)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一項調查發現,五十歲或以上夫婦衝突的主因是認為對方不明白自己的感受,會方提醒夫婦當互相聆聽和包容,又推出銀齡服務,陪伴夫婦因退休和子女長大而面對的生活轉變。
公教婚姻輔導會( 公教婚) 八月十二日透過網上直播,舉行「恩愛50+」銀齡婚姻同行服務啟動禮,以及「香港銀齡婚姻狀況意見調查」發布會。
公婚會主席李敬志稱,社會應正視銀齡夫婦的需要,該會期望透過上述服務,減輕銀齡夫婦因空巢期、退休或健康問題而面對的不安。
公婚會去年底訪問二百一十三名五十歲以上的夫婦,發現他們起衝突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伴侶不明白我真正的感受和需要」、「伴侶看手機電腦, 令我感到被忽略」以及「欠缺溝通」。
教友夫婦談維繫婚姻 強調靠共同信仰與興趣
發布會上,服務使用者連春迎與太太連王惠冰分享他們結婚三十四年的挑戰與期盼。連太指丈夫不明白自己的感受及需要,最傷害夫妻關係。
連太說,丈夫吃得較有規律和健康,自己卻喜歡吃零食減壓,故此有時晚飯後吃零食,丈夫便會斥責她:「你沒吃飽嗎,這樣很不健康!」連太明白丈夫出於關心,但當刻難免反感。
連春迎因健康問題,需定期到醫院覆診,他希望太太陪伴在側,但太太認為在家為丈夫準備晚餐更好。連太認為,當夫婦表達愛意的方式不同,便會引起磨擦。
這對信徒夫婦縱然有磨擦,但靠著共同興趣與信仰維繫感情,一起參與信仰小團體,亦會到外地參與長跑比賽。連春迎說:「我們在六小時長跑中互相支持,手拖手衝線。」
連春迎說,婦女習慣與「閨蜜」分享生活事情,但男士相對少傾訴對象, 他參與「恩愛50+」銀齡婚姻同行服務,在社工帶領下跟其他男士在小組內彼此傾訴,把分享得著應用於婚姻生活中。
連太認為,婚姻跟身體一樣,需要定期檢查,「參予聚會分享,就是在檢查婚姻狀況」。
結婚三十一年的鄭家富夫婦亦於會上分享他們鞏固銀齡婚姻的經驗,二人經常培養共同興趣,近年更一起修讀神學和醫院牧靈課程,到醫院探望病人。鄭家富說,老一輩常說「相敬如賓」, 他認同婚姻中不要吝嗇讚美與感謝。
鄭太認為,「破壞婚姻只需單方面,但維繫便需一起努力」。故此他們參與夫婦培育班,學習互相了解、寬恕和攜手向前,「夫婦關係好,子女亦會更快樂」。
調查:夫婦希望獲對方重視
這項銀齡婚姻狀況意見調查又發現,銀齡夫婦希望對方重視和明白自己。他們慨嘆於一起生活多年,對方卻仍然不太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對於滋潤婚姻關係,受訪夫婦認為要「互相分享心事、坦誠溝通」、「互相尊重」和「建立共同興趣」。調查員表示,夫婦認為只要互相尊重,開心見誠溝通,對方便會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若雙方有共同興趣,更可建立共同經歷及目標。
銀齡婚姻同行服務計劃主任李彥臻在會上說,銀齡夫婦經歷退休、子女長大,大多認為只有對方能真正陪伴自己走到人生最後階段,認定對方更為重要。「夫婦沒有工作,孩子又長大,若沒有興趣,便會把精神寄託放在手機上。」他鼓勵夫婦培養共同興趣,增加話題以加強溝通,並且多聆聽伴侶的感受和內在需要,同時多欣賞並珍愛侶伴,少批評對方的缺點。
公教婚姻輔導會去年起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恩愛50+」銀齡婚姻同行服務,該項目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提供講座、夫婦婚姻成長課程、社區義工訓練和服務,以及聚會。
堂區回應銀齡人士需要 聯同公婚會辦晚晴計劃
談到牧養銀齡夫婦,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主席王展滔執事對本報說,多年來夫婦把心血放在子女身上, 空巢期卻令家庭不復熱鬧,自然令人難以適應。
服務聖猶達堂的王執事說,該堂堂家組每年在聖家節舉辦「婚慶」活動, 讓夫婦在彌撒中重宣婚姻盟誓,並邀請社工主持分享會,從婚姻及心理學角度分享婚姻問題,過去便曾探討如何適應空巢期。
王執事指香港夫婦工作忙碌,年輕時甚少機會日夜相處,退休後卻整天在家中,培養共同興趣和話題便來得更重要,故此堂區參與公教婚姻輔導會「相繫樂晚晴」計劃,讓夫婦一起參與興趣班。(吳)
公教婚第3992期 2020年8月23日